|
| 我給了他,他也給了我 | (本文出自慈濟月刊 453 期) ◎撰文/劉雅嫺 攝影/顏霖沼 |
| 一個人罹患血癌的機率是多少? 患者身體狀況得以接受換髓的機率又是多少? 台灣兩千三百多萬人口,可以且願意捐髓的機率又是多少? 所以,骨髓捐贈不只是「萬分之一」的機會, 而是千萬、萬萬分之一難以估計的機緣所成就。 我給他的,只是百分之四點四濃度的骨髓; 他給我的,是榮譽,是用再多的金錢也換不來的——一生難忘經歷。
——工程技術人員‧李俊典
二○○○年五月十七日清晨,空調控制下的恆溫。
坐在輪椅上,護士推著他穿過似乎沒有盡頭的長廊,經過的每個人好像都 盯著他看似的,用眼神猜測:「這個小夥子看來很健康,到底是怎麼回事 ?」
總算到了手術房,那兒的空氣似乎更冷了。躺在手術台上的他,一句話也 不敢多問,心裏直重複著一個問題:「真的要開始了嗎?」
眼前的一切是那麼不真實,那種自己沒辦法掌握或處理,那種下一步不知 該怎麼踏、就只能「任人宰割」的無助,讓他更為不安。
還好他並沒有時間思考更多,就沉沉地進入麻醉後的飄飄然裏……
◆十七歲的我,只想助人
「當你有辦法走路,卻得坐在輪椅上,那種心情是很微妙的。」李俊典這 樣說著。他就是那個等著「任人宰割」的慈濟第兩百七十四例捐髓者。
聽著俊典傳神地形容四年前捐髓前的那一刻,大家彷彿也嗅到了那種寂寞 的空氣穿透,畫面格外清晰地一格格播放。
當時不過才二十出頭,俊典理所當然認為自己可以應付一切──捐髓不過 是小意思,那需要家人陪同?沒想到真正面對的時候,還是會有那麼一些 些的不自在。
「那時才覺得,如果有親人或熟悉的人在身旁,應該會踏實許多。」俊典 為這段難得的孤獨,下了個註解。如今回想起來,好像還能感受到那股忐 忑,但他卻很慶幸在那當下的堅持。
參加驗血活動那年,俊典才十七歲,對捐髓並不十分了解,僅知道能幫助 別人,就接受了同學的邀約,欣然前往。「抽血的那一剎那,我就有預感 會配對成功。那就像是『平時怎麼抽獎都不會中,但就是為了中這個』的 感覺。」
四年後,俊典走出校園,正在服替代役,果真接到了初步配對相合的通知 。志工來電那天,他正巧休假在家,聽完志工一大串的描述與告知後,他 只傻傻地問了句:「這是真的嗎?」才宛若驚醒般恢復正常思考。
◆家人陪我一起經歷
和俊典一樣爽快應許的,還有李爸爸。對於兒子要捐髓這件事,「我沒有 第二句話就答應了!」他瀟灑地說:「人的一生中,能有機會去捐髓救人 ,實在很難得,我當然全力支持。」
在李家的觀念裏,總認為能幫助別人,就應該盡己所能,而且不必要求什 麼回報。
儘管如此,李爸爸還是和天下父母一樣,擔心兒子捐髓之後會不會有什麼 後遺症?但他永遠記得在電視上看過骨髓捐贈宣導所傳遞的一個觀念:「 捐髓無損己身,卻可以挽救血癌患者的生命。」
李爸爸對兒子捐髓「義無反顧」的態度,也帶動其他家人的支持。關懷過 無數捐髓者的志工羅千枝表示,他們經常遇到要說服捐髓者家人的情況, 「從沒遇過這麼容易的。」
羅千枝回想,當時俊典正在高雄當兵,要進行第二次檢驗確認時,他們相 約了一個俊典放假的日子去抽血。羅千枝原本要去家中接他,俊典卻說不 用麻煩,自己會前往。「那時我還有點忐忑,擔心俊典會不會不來呢?」
沒想到,她看到的是俊典一家人全部出動的景象,包括:爸爸、媽媽,還 有哥哥、姊姊和姊夫。
「從沒遇過這麼多家人陪同的捐髓者!當下我很驚訝,更高興俊典的家人 都願意、也陪同他一起來經歷。」羅千枝感動地說。
◆我是自願,不用拜託
家人的支持,是鼓勵俊典捐髓的一大動力,但對他而言,有一個震撼的畫 面一直盤踞心頭。
那是好幾年前的母親節,電視新聞報導嘉義飛往花蓮的班機一位難求,那 時有位捐髓者必須趕到花蓮捐贈,「當有一個候補的位子空出,大家都明 白,錯過了不知得等到什麼時候。慈濟志工連忙向大家請求、甚至下跪來 拜託,求大家先讓給捐髓者……」
俊典說,那一幕令他永生難忘;後來當他配對到了,便一再提醒自己:「 我不需要志工們這樣來拜託我。」
志工們帶給俊典的,還有更多感動,那是在他捐髓後才有的體悟。
當時手術麻醉藥效還沒全退,俊典有些反胃想吐。「當我一出現打嗝想吐 的動作,志工居然想都沒想就伸出雙手要來接……」被這舉動深深震驚的 俊典,只想著:「我不能這麼做!」硬是逼自己忍住;直到志工有事轉身 離開,他才全數吐了出來。
體力尚未恢復的他,剛開始也沒力氣坐著吃飯,「是志工一口口餵我吃的 。」俊典說,要一個二十多歲的人,讓五、六十歲的慈濟爸爸媽媽餵吃東 西,實在有些難為情;但心中那分感動,讓他覺得捐髓後稍稍痠麻的不適 ,也都不算什麼了。
俊典覺得自己真的很幸運,能夠被大家這樣呵護著,他直笑說:「所以有 人問我捐髓是什麼感覺?我都說:是去當少爺!」
◆「最高紀錄」保持者
俊典的捐髓過程可謂「一波三折」,總共取消了三次,都是因對方身體狀 況不佳而延後;每一次的延期,都讓俊典既無奈又不安。
「我的健檢報告顯示自己身體不是頂好,又因為當兵不方便回家『補』, 所以每一次的延後,都讓我的心情再次受到震盪。」俊典說,他只能強迫 自己多吃、多運動、作息正常。
雖然有些波折,但俊典半年後總算如願以償捐出骨髓。一路走來,他說遇 到很多貴人成就,軍中長官就是其一。
由於俊典是實施替代役的第一期士兵,長官翻遍規章,沒有符合俊典捐髓 可適用的請假條款,因此特別行文到內政部;沒多久公文批下,相關單位 修訂了條文──俊典得以依規定提出申請,而且放的還是「榮譽假」。
唯一讓俊典感到有點「惋惜」的是,捐髓期間他正好在當兵,所以並沒有 享受到「傳說中」志工媽媽的燉補。
不過捐髓之後,羅千枝等志工特來家裏拜訪,讓李爸爸印象深刻,「他們 帶來一顆大西瓜!好大顆,吃了一個星期還吃不完。」聽著李爸爸的語氣 ,似乎還感受得到志工們的熱情呢。
捐髓過程中,還有一件事令他「想起來就會偷笑」:「我可是目前捐髓者 中,骨髓幹細胞濃度(密度)最高紀錄保持者!」
大部分的捐贈者幹細胞濃度都是百分之二點多,在俊典之前,最高的濃度 是百分之二點八,但他檢測出來居然高達百分之四點四!
俊典信心滿滿地說:「李政道博士告訴我,我的受髓者活下去的機率很高 !」
依規定,捐贈一年內捐受雙方不得曝光,因此俊典無法得知受髓者狀況, 讓他掛心了好久。終於在捐贈一年多後,骨髓中心人員來電詢問他的近況 ,他「順便」問了關於受髓者的點滴。
「他們也沒有透露太多,只告訴我受髓者目前健康存活。那一刻,我才覺 得終於完成了!」對俊典來說,「使命」到此時才真正的告一段落。
◆讓我付出,是給我福分
「如果當年慈濟沒有承擔這個使命,就算需要的人離我們近在咫尺,我們 也不會知道,更別說有機會去救他。」能有機會捐髓救人,俊典說他最感 謝的是證嚴法師。
當確定能夠移植的時候,他的心中更有著深刻的感受,「全世界,目前知 道的人當中,只有我能救他。」就是這分信念,讓他毫不退縮,不去考慮 會不會痛?怎麼捐?後續會不會有影響?而能勇往直前去付出。
「我經常捐血,想說捐髓的針頂多是粗一點而已。」俊典說:「後來才知 道,針不是『粗一點』,而是最粗的那種!」
笑聲甫落,他又說道:「我覺得骨髓捐贈不只是萬分之一的機會。」
他請大家試想:一般人罹患血癌的機率是多少?患者身體狀況得以接受移 植手術的機率又是多少?台灣兩千三百多萬人口,可以且願意捐髓的機率 又是多少?
「每一個環節真的都是難以估計的機緣,才得以成就自己這一點小小的付 出。」他認為,今天之所以能經歷別人沒經歷過的,就是這千萬或萬萬分 之一的牽繫所堆砌成的。
俊典又以「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來解釋。浮屠到底是什麼?他也不 清楚,「不過,如果那是上天給你的某種福報,那讓我付出的人,正是給 我這種福分的人。」
腦筋動得快的他,還引出一個令人「驚豔」的聯想,「捐髓,其實是預留 了一個你永遠也買不到的保險呢!」
怎麼說呢?俊典解釋,因為誰也不能保證,今日捐髓的人會永遠健健康康 。「今天他需要你,改天搞不好換你需要他呢。」雖然不知道這個「保固 期限」有多少年,但這就是一個求也求不來的緣分吧。
●
俊典曾經是家中最讓父母操心的孩子,從以往父母期待他「以後不會變壞 就好了」,到今天能夠有這種「表現」,李爸爸說他感到相當安慰。
「看到別人需要幫助,而你可以伸出手來救他時,我想那當下任誰都會伸 出手,那就是一種人性的本能吧。」李爸爸的一席話,也說出了俊典的心 聲。
再回首骨髓捐贈這一條路,俊典表示他只想對受髓者說:「若問這當中, 我給了你什麼?而你又給了我什麼?我想冥冥之中早就已經安排好了,這 就是我們之間的緣分吧!請您一定要勇敢,活得健康快樂。」
俊典的話突然有些深奧,到底「我給你、你給我」了些什麼?他先是輕笑 地說:「我給他的,是百分之四點四濃度的骨髓。」轉而嚴肅又認真地下 了一個結語:「他給了我榮譽,以及別人用再多金錢也換不來,一生難忘 的經歷。」
⊙查詢骨髓捐贈事宜或捐髓驗血活動時間表,請洽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
電話:(03)8561825轉3517 http://www2.tzuchi.org.tw/2004/tc-marrow/ma-foreword/menu1.htm
⊙更多捐受髓者感人故事,請參閱最新出版的慈濟道侶叢書《站在生命臨 界點》,洽詢電話:(02)27760111轉2112發行組 | |
mybmdw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