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喜悅
《上布施》
(本文出自慈濟月刊 388 期)

◎撰文/李委煌

這樁經兩岸合作骨髓移植成功的例子,
吸引了大批媒體記者爭相報導,
也讓大陸地區罹患嚴重血液疾病患者,
有了治癒與重生的希望。


機場豪雨關閉、火車延誤、警車護送疾駛路肩……從花蓮直奔台北,再趕往桃園經香港飛抵杭州──海峽兩岸相隔不過一、兩個小時的航程,卻歷經了將近十個小時送髓的交通折騰……

而這短短的十個小時,對范和志和他的親屬來說,卻像是一世紀那樣長。

去 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早晨,台灣一名志願捐髓者捐出體內部分骨髓,立即由慈濟骨髓捐贈中心暨免疫基因實驗室主任李政道博士送往杭州。當天深夜,骨髓順利植入病 患范和志體內,也完成了浙江省首例非親屬骨髓移植;三個月後的同一天──也就是今年二月二十七日,范和志健康地步出醫院回家。

這一天,是 范和志個人生命史上關鍵的一步,也是浙江省、甚至全中國大陸在非親屬骨髓移植技術上重大的突破。因此當院方舉辦范和志出院新聞發布會,邀請李政道博士前 往,以表達大陸人民對慈濟大愛捐髓的感激之情時,聞訊而來報導這項兩岸合力搶救生命的大陸媒體,包括北京中央電視台共近三十家。

「我原來的生命是娘給的,現在的生命則是台灣那位『無名英雄』、慈濟人與浙醫一院醫護人員所給予的!」范和志說。

「我現在體內流的是那位不知名台灣同胞的血,他比我的兄弟姊妹還親!」范和志說他有七個兄弟姊妹,卻無一人的骨髓與他相配;幸運地,慈濟骨髓庫裏十七萬多筆資料中,竟恰恰有一人與他完全相符。為此,范和志特別深切感受到體內奔騰的熱血,流融著兩岸同根的訊息!

「原來的生命是娘給的,現在的生命則是台灣那位『無名英雄』、慈濟人與浙醫一院(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護人員所給予的!」對於范和志表示的感激,李政道博士只是笑笑說:「這是個人愛的交流,也是兩岸間愛的交流!」

在浙醫一院醫師及我們的陪同下,范和志於住院三個月後,再度踏上歸鄉之途。他坦言不諱地說,當初真的很恐懼再也回不了家了!

我遞上一本《慈濟》月刊給他,並翻到李政道博士撰寫的「杭州送髓記」那篇給他看,他說早已聽說送那袋「救命骨髓」的驚險過程。「送髓不比送一般物品,若有任何意外,我也完蛋了!」

范和志生動地描述他當時正昏沈地睡在無菌室中等待,接著聽聞李博士趕到後迸然起身的興奮之情……我們也像是身歷其境般地回到了當初的緊急時刻。

約莫三個多鐘頭的車程,我們遠遠望見了他天台縣老家門外的迎接人群──親友、鄰人、記者……已等了整個下午。范和志的太太輕聲地對我說:「我們盼這一刻盼了好久!」

范和志的母親欣喜地抓著兒子的手臂,就像是失而復得的寶貝般,一路攙扶、愛不釋手。許久不見的兩個小孩也緊挨在范和志身旁,小小的手抓著爸爸厚實的臂膀,順勢又滑入手心裏握著,久久不放。

我心想,救了范和志一人,也就救了他一家人……

「目前已陸續有多省的民眾來電尋求慈濟骨髓庫的配對,
也有人表示願意成為志願捐髓者!」
浙江省血液中心主任嚴力行說。

由於是浙江省首例非親屬骨髓移植,范和志在治療過程中,吸引了大批媒體記者爭相報導。除了范和志的康復狀況外,李政道博士送髓的波折與台灣人志願捐髓的話題,都為當地民眾所津津樂道。

主持范和志骨髓移植手術的浙醫一院黃河醫師,也接獲了美國友人的來信祝賀,原來中央電視台四台已將此訊息傳播至海外。

「目前陸續有來自新疆、蘭州、濟南、江蘇、上海、江西、廣西等地的民眾來電尋求慈濟骨髓庫的配對,或是表示願意響應成為志願捐髓者!」浙江省血液中心主任嚴力行說。

這樁骨髓移植成功的例子,鼓舞了大陸地區許多罹患有嚴重血液疾病者對治癒與重生的信心;我們在浙醫一院裏,也探望了幾位正等待配型或已配型成功的病患。

「看到浙江電視台播出范和志骨髓移植成功的報導後,我非常有信心一定能夠配上!」一位遠從新疆來浙醫一院尋求配對的男孩興奮地說。

看著這些正值青春年華的病人們,我憶起了自己曾有的年少,真希望自己的骨髓也能夠有機會捐給他們。

難得大老遠從台灣來,為了表達一分誠心的祝福之意,我送了他們一人一支鋼珠筆,並對他們說:「在醫院中等待重生的空檔裏,不妨用這筆多寫寫字,也好抒發心情。」他們卻回答道:「先不用這筆了,要等病好了,再一併寫信感恩你們慈濟!」

生命是既脆弱又堅韌的,哪怕病人只剩一絲求生意願,也會像是枝頭上一株新生的嫩芽,拚命要掙出迎向初陽。生命,是如此的可貴!

知道我們來自台灣,馬嬋哽咽地一字字傾吐感恩之意;
她拿出一包裝滿星星與紙鶴的塑膠袋,託我們轉送給那位不知名的志願捐髓者。


從尋求骨髓配對以來,浙江省已進行了兩例非親屬骨髓移植,骨髓皆是來自台灣的志願捐贈者。第二例是來自福建省的馬嬋小妹妹,今年一月十五日經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骨髓移植。

截至今年三月,浙江省共有十二位病患向慈濟骨髓捐贈中心提出配型申請,其中來自浙醫一院的就有十一例;目前已知有七例配型成功,將在未來陸續安排移植手術。

知道我們是從「救命恩人」居住的台灣來探望她,馬嬋哽咽地一字字傾吐感恩之意。她拿了包塑膠袋出來,裏頭裝滿了她折的星星與紙鶴,希望我們能為她轉送給那位志願捐髓者。

馬嬋的母親說:「馬嬋的血型已從B轉成A,那位我們至今都不知姓名的捐髓者,也是她的另一位媽媽!」

我知道那位台灣捐髓者體重只有四十三公斤,甚至尚未達到捐血的標準,但她卻有勇氣捐贈骨髓。

浙江電視台編導張新潮說,由於馬嬋的母親不願接受電視台採訪,為了記錄馬嬋的故事,他特地到福建搜尋相關的點滴。他說,從馬嬋房間的窗口,一眼即可望見她就讀學校的教室;她的房門邊,掛有許多她病後就一直在折的紙鶴。串串紙鶴,想必都是馬嬋祈求康復的心願。

由於骨髓移植花費甚鉅,馬嬋的同學在學校裏發起了募捐;母親服務工廠的同事也捐出了一月所得;甚至有位工人自己罹患肝硬化,申請到一筆補助金,在得知馬嬋的情形後,竟捐出了這筆自己亟需的醫療費。

我感受到,生命的豐富,並不在它的永恆與否,反而是在曾有的一剎那間,眾多愛心所齊力妝點出的那分姿采;在拯救馬嬋的過程裏,我想就是個具體例子……

若能藉著這幾次捐贈骨髓的因緣,
推動起大陸民眾捐髓的意願與成立骨髓資料庫,
將可造福全球更多的華人血液病患!


由於親屬間骨髓配對的成功率有四分之一,而非親屬間則只有萬分之一,這對於實施一胎化政策的大陸地區、與當前普遍晚婚少生的現代社會而言,若欲從兄弟姊妹間去尋求骨髓相符的機會,是愈來愈難了。也就是說,非親屬間的異基因骨髓移植,將是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

而儘管大陸擁有約十三億人口,卻受限於龐大檢驗經費與捐髓傷身的錯誤觀念,因此北京中華骨髓庫自一九九二年十二月成立以來,只登載過五、六千筆志願捐髓者的資料;且經了解,多半早已失去聯繫。

鑑於大陸血液疾病患者的實際需要,浙江省省長魯松庭已委請浙江省血液中心建立一個骨髓庫,希望學習慈濟的作法,並期待未來也能有機會回饋台灣的血液疾病患者;而為了響應志願捐髓並帶動省民的支持,浙江省衛生廳廳長李蘭娟也挽袖成為快樂的志願捐髓人。

浙江省有四千四百多萬人口,整整是台灣的兩倍之多,若能藉著這幾次骨髓捐贈的因緣,推動起民眾對捐髓的意願與成立骨髓資料庫,李政道博士相信,未來慈濟與浙江的骨髓資料庫將可連線起來,造福全球更多的華人血液病患!



這次杭州「髓緣」採訪之行,令我深切感受到助人的任務,就像李博士所說的:「不是個人主義式的。」就任何一環節,包含捐髓驗血的有效宣導、背後專業人員的檢驗、尋求配對的管道、送髓的過程、移植手術的進行,與隨後醫護小組二十四小時輪番的細心照顧……都是許多人員與單位的
共同努力與支持。

「只要一講到骨髓,就沒『兩岸』之分了……」李政道博士說。就像非親屬骨髓移植的例子般,「兩岸」的陌生人,體內竟流著同樣的血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ybmdw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