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07 回首當年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骨髓捐贈】第237集  慈濟免疫基因(HLA)實驗室的成立  
來賓:李政道博士

   民國八十二年,慈濟骨髓捐贈資料中心成立之後,透過無數的慈濟志工,台灣的骨髓資料庫成長快速。然而,當時慈濟卻沒有自己的實驗室,每一筆骨髓資料,都必須要送到美國去作檢驗,直到民國八十六年九月一日,原本在美國紅十字會抗癌室服務的李政道博士,開始回到國內,擔任慈濟骨髓中心的主任,才開始為慈濟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也引進了最先進的檢驗配型技術,造福更多病患。


主持人(以下簡稱主):今天的回首當年為您邀請到的,就是李政道博士,跟大家共話當年。

李政道博士(以下簡稱李):
我在美國紅十字會工作了差不多將近二十年,事實上,在美國紅十字會之前,我在紐約的癌症中心也工作了七、八年,也是做骨髓移植、骨髓捐贈方面的工作。我在美國紅十字會,那時主要重點,是做骨髓捐贈配型方面的工作。剛開始,事實上,都是做親屬關係,有血緣的,都沒有所謂非血緣關係,非親屬關係的。主要都做這些 方面,我的實驗室叫做免疫基因實驗室。

主:也因為過去,在美國有這麼長時間,致力於有關血液配型的實驗,還有做這樣資料庫建立的經驗,所以當台灣有機會要建立這個資料庫時,你是當時是志願的。

李:事 實上,我雖然在美國三十五年,其實這中間,後面的二十年,我差不多每年都回來,就是台灣的血液中心,台大醫院,或者是經台北榮總邀請我回來,所以每年都回來。當時陳耀昌教授跟陳博明教授,他們很希望建立一個骨髓資料中心,因為很多病患都沒有能配上病患的兄弟姊妹,所以他們希望有一個非血緣關係的骨髓資料庫,那麼他們就問我說:「我們想建立這個骨髓資料庫,你覺得怎麼樣?」我就說:「我看台大來做不是太適合,榮總來做也不是太適合。」他問我誰來做比較適合,我說:「還是慈濟吧!」

主:當時你為什麼會認為這件這麼艱鉅,而且這麼龐大的一件工作,由慈濟基金會來做比較好?而不是一些已經是屬一屬二,或者是台灣大家都非常敬重、非常重視的台大或榮總,這種教學醫院呢?

李:因為骨髓資料中心跟骨髓移植很不同,骨髓資料中心需要整個社會響應,是一種愛心的結合,不是政府的機構,可以說應該屬於一種慈善機構。

主:當時你為什麼認為是由慈濟?因為慈善機構有很多,公益團體有很多,你為什麼覺得由慈濟來承擔這樣的一個重責大任最適合,是不是你過去對慈濟有一些瞭解?

李:是有一些了解,不是那麼了解,可是,不考慮其他的慈善機構,就是慈濟已經有了醫院,有了醫院的慈善機構,做起來比較適當,第二個,它是很龐大的一個事業,不是隨便一個小小的慈善機構能做得來。所以在台灣看來看去,這些慈善機構,跟醫療有關係的只有慈濟。

主:所以就在民國八十二年五月份,當立法院通過有關於器官移植條例的修正案之後,你就很高興也很快的去找到了慈濟基金會,也去找到證嚴上人,要不要談談那時候的情形?

李:那時候我們回來,還沒真正決定在什麼地方做,慈濟也沒有說要做這件工作,我只是一種鼓勵吧!晉見上人時,林副總也在場,只有一種鼓勵說,從我幾十年的經驗,從世界各國骨髓資料庫的這種經驗來說,我覺得由慈濟來做這種工作比較適合,我希望你們有這種意願來做。

主:所以當時就是,主動來做這位說客的工作?

李:也可以這樣說。

主:當時上人還有林碧玉林副總,他們的反應是怎麼樣?

李:他們的反應是可以說正面的,但同時有很多因素需要考量。我記住上人跟我說一句話:「那麼,李博士你回來吧!」我當時答應了,我向上人是這樣說的,我說:「好,可是你要給我一點時間,因為我在美國還有一些項目,需要把它完成。」

主:所以當你把在美國的研究工作,告一個段落之後,就回到台灣來。回到台灣是什麼時候?

李:我回到台灣是民國八十六年九月一日。

主:記得好清楚。民國八十六年九月一日回到台灣,那時候,我們的骨髓資料庫已經開始建立,越來越有規模,而且你做了很多的努力,讓我們不單單是只是個資料庫,可以增加配對成功的機率,甚至在學術研究上,也享有全世界非常受矚目的地位,可不可以談談你這幾年所做的工作。

李:我剛回來時,甚至有些師姊跟我說:「李博士,我們做這個骨髓資料中心有意思嗎?」她聲音越講越小,我問是什麼意思?她說:「因為有院童做了失敗,聽說排斥也很強。」所以我就跟她說:「我想,我看一看,說不定以後就不會了。」那麼,我回來以後,很快的建立了骨髓免疫基因實驗室。事實上,我在美國幾十年來,就是負責免疫基因實驗室,我等於從美國那一套搬回來而已。

主:所以,兩三個月就建立了,這個免疫基因實驗室的成立,在骨髓移植上,就可以提昇它的這個成功機率,是不是?(李:是。)主要重點在哪裡?

李:因為我發現這些師姊告訴我的訊息,就是排斥很厲害,我一聽排斥很厲害,一定是配型、檢驗方面有問題,所以建立免疫基因實驗室以後,我要求所有這些東南亞病患的標本,都要寄到我們這裡來複檢,我們才供給他們骨髓。那時候陳耀昌教授、陳博明教授,好像都舉雙手贊成說很好,這些醫生都很高興。好了,標本拿回來,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檢驗做錯了,嚴重錯誤,所以才會造成失敗率增加,才會造成排斥那麼嚴重,排斥嚴重當然做起來失敗。所以,後來在配型實驗上,就把整個工作給接下來。

過去我們做完血液的收集工作,通常檢驗都要送到美國去做,可是後來,我們現在整個實驗室建好,就由我們自己來做,另外,醫院也做他們自己的,就是過去是醫院做他們自己病患的檢驗,我們是送到美國去,我們送到美國去的這些標本,也有差不多有百分之四十錯誤,所以這兩個邊各有的錯誤一加起來,問題就很嚴重啦!

現在我們的配對,我們喜歡講一句話:「萬無一失」,所以我們有信心,我們可以說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確,有一些醫生,甚至告訴我說:「李博士你們做得那麼準確, 我們下面的療程就比較容易。」沒有什麼排斥,所以他們做起來就很容易,假如排斥非常嚴重,你用什麼藥,有時候都沒有辦法。

主:是,靠著免疫基因實驗室成立,所以在配對本身,配對的檢驗一定要非常準確。目前整個樣本數,已經達到十幾萬了。

李:十八萬人次。現在這是全世界最大的東方人骨髓資料中心,到現在為止,我們也提供一百六十例骨髓給這些病患。

主:一百六十例是成功的,是不是?其實也不單單光是這個骨髓捐贈的資料庫,現在還有一個新的方向,是要建立臍帶血的資料庫,是不是?

李:問題就在這裡,因為我們在台灣的病患,只有百分之六十可以找到相配的捐贈者,我們只好想另外的辦法,我們不能說我們不管他了,所以我們就要建立這個臍帶血庫。臍帶血本身,它比較原始,所以排斥就沒有那麼嚴重,這種情況下,我們假如有一萬到二萬個臍帶血,相信將來所有病患,可以說大部分的病患,可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病患,都可以找到這個骨髓可移植,那離萬無一失的就更邁進一步。

主:現在我們臍帶血資料庫的建立,進行的狀況如何?

李:現在已經開始了,我們的臍帶血庫可以說是國際水平的一個臍帶血庫,一切都是自動式、電腦化,所以,可以說也是百無一失的臍帶血庫。

主:正因為有大家願意付出這份愛心,讓我們建構了這樣一個,全世界數一數二的資料庫,但是也因為大家共同的奉獻,讓這個愛心一直不斷的散播,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這就真的是所謂愛的循環了。今天的回首當年就進行到這兒,謝謝你的收看,我們下次再會。
資料提供:慈濟大愛電視台

mybmdw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骨髓捐贈】第236集  首位非親屬間的骨髓捐贈者  

來賓:葉美菁小姐

   民國八十二年十月二十日,慈濟骨髓捐贈中心正式成立大約半年之後,也就是民國八十三年五月時,國內第一例非親屬之間的捐贈者就產生了,而故事的主角,是一位 相當平凡的大學女學生,在一般社會大眾還不知道骨髓捐贈是什麼的情況之下,她憑藉無比的勇氣與信念,為台灣寫下了這一頁充滿愛心與感動的歷史。       

  主持人(以下簡稱主):
回首當年今天邀請到的就是這位勇敢的女學生──葉美菁。

葉美菁(以下簡稱葉):
有一天就打開報紙,然後看到這個消息,當時好像還不是慈濟,是台大醫院他們在辦骨髓驗血活動,其實我那時候,沒有知道得非常清楚,但是我想,既然要救人,應該不會是太危險的事,而且應該蠻有意義的,所以我就在出門時,順便去做個登記,好像八十二年吧,已經好一段日子了。

主:在這之前你聽過骨髓捐贈這樣相關的觀念嗎?因為你本身也是學過醫學。

mybmdw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骨髓捐贈】第235集  骨髓捐贈宣導短片  

短片回顧."慈濟和我在找一個人,那個人可能就是你!" (IE only)~ http://goo.gl/PJ6t4

來賓:何美頤師姊

 相信很多朋友都曾經看過這麼一則廣告,廣告詞是這樣說的,慈濟和我在找一個人,那個人也許就是你。這正是由國際知名電影明星成龍,為慈濟骨髓資料中心而拍攝 的宣導短片,當年這則廣告的出現,曾經引起很大的迴響,並且還榮獲了民國八十三年,公益廣告金像獎,對推廣骨髓捐贈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或許大家並不了解, 當初促成這部廣告的拍攝,必須要從一位白血病患,陸台蘭律師談起。       

主持人(以下簡稱主):
回首當年為你邀請到的,就是陸台蘭律師的好朋友何美頤小姐,而她也正是全力促成,這支廣告拍攝的催生者。

何美頤師姊(以下簡稱何):
講起來蠻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當初其實是因為我一個好朋友陸台蘭,她那時候得血癌,在病床上說要做骨髓捐贈,所以就把我們好朋友都感動了,大家覺得應該也要幫助她來做。

mybmdw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骨髓捐贈】第234集  骨髓捐贈宣導的困難  

來賓:曾碧玲師姊

   住在新竹的曾碧玲,曾在雜誌上看過一篇報導,介紹一個外國的小女孩如何在跨國的骨髓捐贈義行當中,重燃生命的希望和契機。當時被這個故事深深感動的曾碧玲,卻萬萬沒有想到她自己也很快的會與這些陌生的病人,結上一份不解之緣。民國八十二年證嚴上人開始呼籲骨髓捐贈,身為慈濟委員的曾碧玲,也隨之走上了這條充滿了荊棘,也充滿了感動的不歸路。

  主持人(以下簡稱主):
回首當年為你邀請到的就是曾碧玲師姊,跟大家分享他的故事。

曾碧玲師姊(以下簡稱曾):
民 國八十二年上人行腳第一次到新竹時,因為很高興睡不著,結果打電話給我們活動組長,問上人這次行腳要開示些什麼?結果她說要開示骨髓捐贈,宣導骨髓捐贈的資料庫。我聽到好高興,我就說這個我了解,我看過讀者文摘,還有兒童癌症期刊報導一位小女孩,台大白血病病童許偉玲,被她周歲半的弟弟救活的故事,我看了 好感動,結果我就問我兒子說,如果姊姊得到白血病,你願意救嗎?他說願意,然後問姊姊,姊姊也願意。這個印象很深刻,我的孩子願意,然後我問了身邊的會員 之後,也有五位響應,總共有七位響應,結果上人來的時候有七位響應,所以師姊們以為我很會宣導,就請我擔任宣導的工作,我也就傻里傻氣接了。

mybmdw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骨髓捐贈】第233集  骨髓捐贈的宣導及關懷活動  

來賓:陳乃裕師兄

   為了建立骨髓資料庫,在證嚴上人的倡導之下,慈濟志工們又展開了新的腳印,這回可不是單純的醫療志業的工作,還包含了公益宣導活動的舉辦,畢竟要建立一個完整的骨髓資料庫,最重要的就是要打開民眾的捐贈觀念,消除大家對於抽骨髓的疑慮。       

  主持人(以下簡稱主):
今天在節目當中為你邀請到的,就是慈濟骨髓捐贈中心的總幹事陳乃裕師兄,跟大家分享,過去捐贈中心成立的情形。

陳乃裕師兄(以下簡稱陳):
記得在八十三年七月份,我們召開一次所謂全省的骨髓研討會,一次開會時,上人開示說:「你知道嗎?我決定要建立這個骨髓資料庫之前,足足考慮了一年多的時間。」為什麼會考慮那麼久呢?最主要是資料庫要很龐大才夠用、才好用;要很龐大,必須要很多人來參與,另外要花很多錢,因為一個人來驗血,當時就要兩千五百塊台幣檢驗費用,那一萬個人,要兩千五百萬,十萬個,就兩億五千萬了。再說,要了解對捐贈者有沒有傷害?還有,這個社會風氣未開,人家不會接受,這也是 他考慮的一面。另外一面,是他每一次行腳在外,或者在花蓮,都有一些血癌患者家屬,甚至是醫生帶著來到他的跟前,然後都是同樣的一句話:「上人你能救救我 的孩子嗎?」所以為了給予這些患者,跟他們的家屬一絲希望,考慮了一年多。縱使有這麼多經費上跟推廣上的困難,還是毅然承擔下來了。

mybmdw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骨髓捐贈】第232集  骨髓資料庫的推動與展望  

來賓:林凱信醫師

   民國八十一年,一位台灣的留學生溫文玲,因為罹患了白血病,從美國回到台灣,尋找骨髓配對的機會。當時台大醫院內科的陳耀昌醫師,小兒腫瘤科的林凱信醫師,都極力為她奔走,因為這二位醫師都有多位病人,就跟溫文玲一樣,面對病魔,掙扎的尋找活下去的機會,毫無疑問,骨髓捐贈是大家的一線希望。而當時的台灣,不但一般的民眾缺乏骨髓捐贈的觀念,就連法律上也極為嚴格限制,到底是怎麼樣的限制呢?       

  主持人(以下簡稱主):
今天的回首當年為你邀請到的,就是林凱信醫師為大家話說從頭。

林凱信醫師(以下簡稱林):
當時她要找組織抗原配對相符的人,其實美國已經成立了骨髓庫,但是,因為東方人捐髓的並不多,所以雖然華僑也很多,但是她在那裡就是配不到,主要是骨髓庫大部分都是白人在捐骨髓。所以她說與其在美國找,不如回台灣找。因為從一九八四年開始,我們也做了異體骨髓移植,那時我也鼓吹我們全院的同仁,都來驗組織抗原,我那裡就有三到四百個資料,他們不見得願意捐骨髓,但我是為了研究。所以她回台灣,就是要來尋找看看,台灣有沒有跟她相符的骨髓捐贈者。

mybmdw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骨髓捐贈】第231集  骨髓資料庫成立的過程  

來賓:陳耀昌醫師

   民國八十一年,一位台灣的留學生溫文玲,從美國回到台灣,為血液病患請命,呼籲在台灣建立一個屬於華人的骨髓資料庫。當時在台灣血液疾病的權威,台大醫院的陳耀昌醫師,出於一片對病患的關懷,積極陪同溫文玲四處奔走,共同為台灣骨髓資料庫的建立而努力付出。在陳醫師的心目當中,慈濟是最適合統籌這個艱困任務的民間慈善團體,為什麼他有這樣的想法呢?       

  主持人(以下簡稱主):
今天的回首當年,為你邀請到的就是陳耀昌醫師,跟大家分享骨髓移植,在台灣的發展歷史。

陳耀昌醫師(以下簡稱陳):
我們第一例骨髓移植是1983年的十月在台大醫院,那時我們做的是自體移植,也就是自己的骨髓輸給自己;第二例,應該說是異體骨髓移植第一例,是一九八四年的三月,是一個病人的妹妹,她捐出她的骨髓給病人。

主:不過當時,就算是異體的骨髓移植,也僅限於親屬,對不對?

mybmdw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骨髓捐贈】第230集  

骨髓資料庫的緣起  

來賓:溫文華小姐

 

西元一九九四年二月三日,在美國愛荷華州的市郊,有一個年輕的生命在風雪當中,走完了她的最後旅程,她就是來自台灣的留學生溫文玲,當時溫文玲只有三十一歲,正是愛荷華大學的財務管理博士候選人。之前,在一九九二年的一次血液檢查當中,醫師宣布她罹患了血癌,雖然她終究沒有辦法完全戰勝病魔的肆虐,不過,在她生命當中的最後兩年,卻為無數的血癌病患,開啟了一扇希望之窗。

主持人(以下簡稱主):

今天節目當中邀請到的,就是溫文玲小姐的妹妹溫文華小姐,跟我們分享屬於溫文玲的感人故事。

mybmdw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