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寫這篇? ]台北市政府發布新聞說,台北市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有43%為家戶感染,那要求大家待在家裡是怎麼回事? XD 所以在這裡跟大家除了分享WHO在通風與空氣調節的建議,也附上勞安衛生研究所的相關的建議,給各位參考。
以下資料來自 WHO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通风和空气调节> https://reurl.cc/Nrj8ge
什麼是通風? 它如何防止COVID-19傳播?
通風是有意識地將新鮮空氣引入空間,同時去除污濁空氣,以保持或改善空氣品質。可以通過自然方式(例如打開窗戶)或安裝機械系統進行通風。
COVID-19的傳播最常發生在感染者與他人密切接觸或直接接觸時。在擁擠和通風不良的空間中,由於人們長時間近距離待在一起,感染COVID-19的風險較高。改善室內通風可降低該病毒在室內傳播的風險。
僅通風仍不夠,還應採取一系列綜合措施,例如保持身體距離,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或打噴嚏時用彎曲的肘部遮蓋。其中每一項措施都對防範COVID-19感染非常重要。請查閱我們的公眾建議頁面,進一步瞭解如何保持安全。
房間如何自然通風?
當你和他人同處一個房間時,盡可能打開門窗。例如造成空氣對流,讓一扇窗戶進來的微風穿過房間從另一扇窗戶流出。
COVID-19疫情期間,我可以使用空調或其他通風系統嗎?
採暖、通風和空調系統(HVAC)用於將室內空氣溫度和濕度保持在健康舒適的水準。維護和運轉良好的系統可以增加換氣速度,減少空氣再迴圈和增加室外空氣流入,從而減少COVID-19在室內空間的擴散。不應使用再迴圈模式。暖通空調系統應定期檢查、維護和清潔。
如何改善家中的供暖與空調系統?
應根據製造商的建議評估、維護和清潔重新迴圈空氣的非管道供暖和空調裝置,如風扇盤管或分體裝置等。評估裝置篩檢程式,並考慮在暖通空調系統專業人員合作下,用MERV14/F8或與篩檢程式相容率最高的篩檢程式更換現有篩檢程式。應根據製造商的建議定期清潔和維護這些裝置和篩檢程式。
欲獲得更多資訊,請訪問此處。
風扇可以在室內安全使用嗎?
在封閉空間中,從被感染者直接吹向另一個人的空氣可能會加劇病毒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如果COVID-19正在你所在社區傳播,而且你不得不使用臺式或立式風扇,應經常打開窗戶或閘引入室外空氣,並儘量減少空氣從一個人(或一群人)吹向另一個人(或一群人)的情況。
吊扇的使用可以改善室內外空氣流通,避免室內空間空氣停滯。但在使用吊扇時,很重要的是,應打開窗戶等引入外部空氣。
如果有人生病並居家隔離,我如何改善家裡通風狀況?
如果有人生病並在家裡獲得照顧,應採取以下一些預防措施:
● 病人應待在獨立房間裡;如果做不到,他人應與其保持至少1米的距離。病人和同一房間的其他人應佩戴醫用口罩。
● 病人房間和共用空間要勤通風,要盡可能安全開窗透氣。
● 打開房間兩側的窗戶或閘,增加自然空氣流通,進行交叉通風。
● 如果可能,應阻止空氣從病人房間流到住房的其餘地方。
● 如有條件,房間應配有私人廁所,且應在廁所中配備高速運轉的抽氣裝置或排氣扇。
● 還可使用帶有MERV14/F8篩檢程式的獨立空氣清潔器。這些裝置可能會改善空氣品質,但不能替代通風。
另請參閱世衛組織關於居家照護的問答。
通風如何降低在飛機上感染COVID-19的風險?
大多數飛機的客艙空氣過濾系統配備了高效微粒空氣篩檢程式,可以快速清除病毒和細菌,減少接觸由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任何潛在感染性物質的時間。機艙空氣系統旨在通過輸送大約50%的外部空氣和50%的過濾再迴圈空氣以最高效方式運行。供氣基本上無菌且無顆粒。
疫情期間的通風問題COVID-19世衛組織正採取什麼行動來解決
自2020年1月以來,世衛組織針對COVID-19疫情期間通風問題提供了建議。在大流行初期,世衛組織設立了COVID-19環境和工程控制專家諮詢小組(ECAP),以審查現有的科學證據和做法,並更新有關環境和工程控制的建議。這個多學科網路彙集了各個領域的技術專家,如感染控制專家、工程師、建築師、空氣生物學家和環境專家。
世衛組織於2020年6月編寫了關於COVID-19疫情期間的通風和空調系統的指導檔。可由此處獲取指導檔。世衛組織通過全球熱健康資訊網路與世界氣象組織氣候與健康聯合辦公室及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密切合作,擬訂和更新了有關指導文件。
2021年2月,世衛組織公佈了改善通風路線圖。
最後也附上先前勞安衛生研究所的<通風做得好,長照健康危害少>, 2020-05-26 網址 : https://reurl.cc/AkOWxd
新冠肺炎的防治進入新階段,政府逐步放寬長照機構探視規定,除應遵循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布的感染管制相關措施與指引,由於訪客健康狀況難以預期,為了降低疾病在多床臥室內傳播,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指出,長照機構受照顧者臥室的通風設施做得愈完善,愈能降低疾病傳播的風險。
長照機構除了實施人員進出管制與個人衛生管理,還可以採行適當環境控制措施,例如(1)鼓勵訪客採用影音視訊遠距問候,(2)拉起床位圍簾限制飛沫散播範圍,(3)挑選通風良好的寬敞空間供會客使用等。
在控制人際距離這方面,政府已合理規定「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的原則,但若臨時找不到量尺,也可簡單利用人體特徵尺寸來設定人際距離。依照飛沫與生物氣膠運動原理,以及高矮人體差異,提供簡單作法如下:(1)雙手左右伸展摸不到鄰座臉頰,(2)雙手向前平伸摸不到前人背部,(3)兩人相對伸手,摸不到對面指尖。
如果戶外無風或風勢微弱,室內自然通風換氣就會變差,此時可於室內氣窗位置增設通風扇,但必須正確安裝使用,提供簡易建議如下:(1)在高處氣窗安裝,以免強風直吹人體;(2)窗口餘隙要封閉,以免氣流短路;(3)房門如常關,可搭配開啟的窗戶和設定通風扇進氣或排氣模式,巧妙設定室內外的相對氣壓(圖1)。(4)如果1個房間裡有2個通風扇,宜分別設定為進氣與排氣(圖2)。
除此之外,由於夏季已到,長照機構難免要使用冷氣,依照生物氣膠「病原體喜濕厭乾、帶電微粒容易附著」的特性,提供通風空調建議如下:(1)吊扇或循環扇宜與冷氣同時使用,驅動有害微粒墜落或附著;(2)冷氣空間不封閉,每1個房間至少要有1扇窗開啟1個拳頭寬的縫隙(三一原則);(3)善用除濕機,避免室內空氣潮濕。